星巴克中国下一战:新任掌门人如何平衡数字与质量

   2011-12-08 环球企业家网站3260

  “什么时候?”这是新任星巴克中国区总裁王静瑛(Belinda Wong)于今年早些时候收到美国总部任命时的第一反应。王静瑛时任星巴克香港地区任负责人。收到这一通知,她兴奋难抑,迫不及待地盼望早日走马上任。

  今年8月,王静瑛正式履新,同时展开的是星巴克全球架构大调整:原来的美国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两部分延伸为中国和亚太、美洲以及欧洲、中东及非洲三大区域。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咖啡连锁公司,此番调整自是必然。原大中华区董事长王金龙被任命为亚太区总裁,主管日本、香港、台湾等中国以外的亚太市场,而王静瑛则开始统领最具增长潜力、被全球CEO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视为除美国外“第二大本土市场”的中国市场。

  “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在这个时机加入,统领这支队伍快速发展,真正加速开拓这一市场。”10月底,在接受专访时,王静瑛说。

  王静瑛说得没错,此时接盘星巴克中国,堪称好运气:在中国市场耕植12年后,作为最先进入中国的咖啡连锁公司,星巴克开始收获先期市场培育的硕果,中国消费者对咖啡的热情被空前激发,其中暗藏着向西方生活方式靠拢的愿望。目前,中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为15%左右,据统计,10年之内,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将可能达到1万亿元。这类数据有助于王静瑛稳获高速增长业绩。星巴克早前宣布,到2015年,在中国的门店数将达到1500家,较现在增长三倍。

  但与这番好运气并存的,是快速扩张带来的诸多挑战。来自英国的Costa、香港品牌太平洋咖啡只是众多挑战者中的先遣队,与此同时,自身发展的天花板也在困扰星巴克:如何持续保有品牌新鲜感;如何平(博客)衡增长速度与质量;员工和管理层的流失??这些彼此纠结、互为制衡的问题铺就了高速增长的必经之路。

  王静瑛也深知这些挑战的存在。“现在这个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中,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迅速扩张的同时,持续维护我们的品牌和价值观。”王静瑛告诉本刊:“但我希望我们可以继续信守我们对这个市场的承诺,提供更多的本土创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更独特的食品口感以及更佳生活方式的需?求。”

  关键是,如何做到?

  疾走的“灵魂”

  的确,本土创新已然是王静瑛工作议程上的重点。就在王接受本刊专访的北京丰联广场店内,颇引人注目的两座兵马俑就来自不久之前的门店重新设计。“我们要创造一种真实的、和本土关联更大的星巴克体验,这将是接下来我们要推进的重点。”王静瑛说。

  为此,星巴克颇花费了一番心思与功夫。除了翻新现有门店,增加更多如云南插画、兵马俑这样颇具民族色彩的元素之外,王的目标更着眼于每一家新店都有其独特之处。“未来4年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开出重复的1000家门店,而是每次全新开始,一共1000次。”

  不过,这种努力的背后,也有环境所迫的因素。

  无论是Costa、太平洋咖啡,还是雨后春笋般诞生的各式民间咖啡店,都以新鲜面孔吸引着品牌忠实度并不高的中国消费者。“星巴克面临着品牌进入时间久,如何持续保持品牌新鲜度的问题。”一位星巴克竞争品牌的人士告诉本刊。那些新颖的店面设计和摆设,连同今年4月在中国上市的免煮咖啡VIA,以及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新产品,都是星巴克不断刺激中国消费者视觉和味蕾的新尝试。

  硬币的另一面是,得益于过去十多年在中国辛勤栽培咖啡文化,“星巴克”已成为咖啡产品先入为主的强势品牌,其代表新鲜生活方式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这让星巴克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地产开发商的优选。“对于咖啡品牌来说,最大问题是如何拿到大小、地段合适的店面,尤其是地段好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供应,这是最大挑战。”Costa亚太区总裁施瑞修(Russell Stocker)告诉《环球企业家》。但星巴克在此方面的阻碍相对较小,“你很难想象有多少消费者希望我们去他们所在城市开店!”王静瑛?说。

  充分利用现有优势,甩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继续领跑市场,星巴克势在必行。最艰巨的任务也由此来了:是否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庞大的开店计划?一位星巴克高层对本刊表示,事实上,与创新型的门店装修设计相比,人员能否跟上,才是当下核心问题。要知道,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就曾经为星巴克一落千丈的服务质量焦头烂额,并由此掀起一场“灵魂之战”。(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阅《星巴克的灵魂之战》一文)“如果你新开1000家门店,能否保证这1000家门店店长的水平一致?门店的服务水平一致?”一位星巴克前门店店长对本刊表示。

  这位前员工不讳言地指出,跟以前相比,现在的门店员工已经很难体会到“在星巴克工作”的自豪感。星巴克员工福利颇好,但整个餐饮业员工薪资偏低,星巴克也不例外。据称,店员月薪约为2000元人民币,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员工离职率升高。“等变成一个好的服务员之后,就可能转去别的行业了。”

  除此之外,这些年,文化价值观也未顺畅地薪尽火传。上述前员工透露,各级管理层都被要求在一年甚至更短期内交出一份漂亮的业绩,这比虚拟的“员工自豪感”更显而易见;而且,管理层流失率的上升,也阻碍了公司文化的延续:新来的管理者很难迅速谙熟星巴克价值观。“在星巴克,是文化先感染管理层,管理层感染店长,店长再感染员工。但是一直更换管理层,对于美国总部的意图的理解,传递到门店员工那里,就不一定能忠于原味。”

  “我们的伙伴是星巴克体验中的灵魂。”作为一名在公司工作了12年的星巴克老员工,王静瑛非常清楚这点。正因此,星巴克将门店员工称为“伙伴”。的确,星巴克本质上仍是一家提供服务的零售公司,而所有服务的提供者,正是那些站在柜台后的一线员工们。他们的言行是对星巴克文化的最佳诠释。

  因此,能否在高速运转中将员工培训踏实地夯实下来,成为王静瑛近期最大压力。据悉,为了让门店员工对最原始的星巴克文化有所体会,今年,星巴克在希尔顿饭店内盖了一家模拟的首家星巴克门店,让所有门店店长来此感受。

  “你喝到的每杯咖啡,做咖啡的机器,每一样背后都包含着培训,”王静瑛对本刊说:“培训员工,让他们自信地谈论咖啡,我们永远会这么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2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