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商城成败分析:潮人街90家店铺仅剩30多家营业

   2011-12-12 东方网5850

  据《劳动报》报道,沪上最新开张的地下商业街——潮人街近来大半店铺关门,这条与人民广场迪美购物中心定位相近的“潮人街”究竟是地理位置不佳还是商业定位出了问题?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地下商业的“新军”简单复制“前辈”成功模式屡遭失败;另一方面,地下商业如何“上下”联动找寻定位,小店经济如何在网购时代突围,也是摆在迪美、伊美这些地下商业“前辈”面前新的课题。

  NO.1

  历史最久的地铁商城

  迪美购物中心:满租下的危机感

  商业定位:针对15-22岁的青少年,主营新潮奇特的服饰饰品,兼有美发餐饮等

  地理位置:人民广场开业时间:1995年营业面积:25000平方米商铺数量:店铺近300家及200多个小柜台经营情况:几乎满租,每年仅5%-6%换租率,租金收入稳步上升。但近几年客流减少四到七成,部分店铺营业额下降明显。

  营业员统一的服装和礼仪、整洁有序的店铺和柜台……来到人民广场地下的迪美购物中心,固有概念里地下商业嘈杂脏乱的情形被完全颠覆。而今日这番面貌,并非与生俱来,建于1993年的迪美购物中心在这十几年中也经过不断改造调整,但它经营新潮奇特服饰和饰品、面向15-22岁的青少年的定位却一直保持至今。

  当记者来到迪美的经营管理方办公区域,正巧遇到一位前来咨询是否有空铺出租的李小姐。“每天都有这样的咨询需求,大多数人只能失望而归,我们会把他们的信息记录下来,等有商铺调整时,再通知他们。”迪美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购物中心几乎满租,每年仅5%-6%换租率。

  “我们的商品以新、奇、特、快为卖点,这些年经营稳步上升,2003年一年租金在2750万元左右,近年来达到3850万元/年。”采访中,迪美总经理张国勤向记者介绍,这几年为了提升购物中心的整体硬件水平,公司花3000多万元对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照明灯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

  之所以不敢停下前进的脚步,是因为张国勤感到了危机。“我们统计过,由于商业面积的爆炸性扩容,原来工作日每天的客流大约在2.5-3万人次,现在仅有1.7万,下滑四到七成啊。”

  所以,环境的安全舒适、配套的餐饮、商品的特点都是近几年张国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着力打造的重点。“之前有一块美食广场的区域,而现在为了提升整体环境,以品牌餐饮取代了美食广场。呷哺呷哺、味千、DQ这些能让顾客歇脚停留的餐饮区域大概占了20%,人均消费也不高,比较适合我们的消费对象,”张国勤说。

  NO.2

  定位最高的地铁商城

  伊美时尚广场:定位提升带动购买力

  商业定位:针对22-30岁的年轻白领,不少个性小店主营时尚洋气的服饰饰品等

  地理位置:静安寺开业时间:2002年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商铺数量:店铺近300家分布于地下和地上两层空间经营情况:基本满租,经营稳步上升,2009年改造后整体定位提升带动了有效购买力

  自打伊美时尚广场开业,金雯雯就在里面开店了,从开始走过路过的客人到现在拥有一批固定“VIP会员”,这家时尚女装鞋包店的发展浓缩了整个伊美的近十年历程。

  “商品都是我亲自去深圳挑的,广东的衣服品质不如深圳,七浦路更不用说了。”谈起小店里的商品,金雯雯颇为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商品品质得意:“客人有时候自己不知道穿什么好,我会给她们推荐,我在不在店里生意有时候会相差蛮大的。”金雯雯告诉记者,来店里消费的客人动辄就会花上千元,有一定能力的上班族看中衣服的款式和品质,“我们的性价比比百货店要高,而且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对于越来越好的生意,十几平米的店面显得有些小了。

  “现在的300家店铺到未来可能会变成200家,我们想把每家小店的店面做大,更契合伊美的定位和消费人群,”伊美总经理王昆向记者表示,更大的面积能让店主展示更多的商品,也能提升顾客购物时的舒适度。

  王昆说,这几年静安寺附近崛起的商务楼宇也带动了伊美的发展,伊美与对面的九光错位,有一定审美和消费能力、追求个性时尚又看中性价比的年轻上班族,是伊美的主要消费群体。“文艺青年、一些影视明星也会来我们这里淘小店。2009年改造后,整体定位进一步的提升带动了有效购买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58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