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伟摩尔杨建伟:城郊建设缘何不断上演空城计?

   2011-12-20 搜狐焦点4650

  “但凡有城市的地方貌似就有城市综合体”是我国城市商业建设的真实写照。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来袭,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外,全国各地的二三线城市也都走起了“Mall”步,前赴后继走上这条潮流路。尽管资历浅,但产业的外迁,就业、居住的郊区化,城市化发展量和质的外延,城市半径的延伸都为其提供了沃土。由于城郊商业项目能够满足政府业绩的价值和开发商低价拿地成本的双赢目标,如早在2008年,杭州就提出要建设100个多功能城市综合体的宏大目标,完全没有意识到城市综合体可能会“水土不服”或脱离实际消化能力。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和住房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两大热点,城郊购物中心也就应运而生了。在地方政府看来,城郊商业项目的建设速度可以彰显该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尤其是在当前住宅市场频遭调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更是鼓励开发商建设商业项目,促进其经济发展。市场的需求和区域发展的要求,促进了政府、开发商、投资商对商业项目的推动,为大城市商圈进一步聚集以及分化,郊区商圈加速形成,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升级、购物中心等高级别的商业物业全面发展等提供了源动力。但由于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两方均过分青睐商业地产,一些二三线城市城的郊商业项目已经出现了过热现象。

  加快城市化,推进城郊建设无可厚非,但始终要认清的是,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做得好与不好,是后期的经营支撑决定的,好看而不中用是不可行的。一个完全没有支撑力的市场,建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凭空造创造一座空城,最后只会惨不忍睹。也有乐观者疑问,为什么不可能,美国不是成功了吗?要知道,我国那些失败的项目,例如华南MALL从当初的轰轰烈烈到不可收拾,虽然经历多番调整,但还是冷清如常,稍有的起色还是没有撑起它,未来仍然堪忧。为什么美国的城郊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可以成功,而中国的华南MALL却失败了,根本在于定位城市与美国的不同。商业项目最重要的就是地段与商业环境,而非凭空创造的一个市场,商圈是多个元素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人为在短期人一哄而成的,创造市场和自然形成的市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华南MALL这一路走来充满缺陷,先天不足的地理位置、开发战略的本末倒置、经营管理的杂乱无章,生搬硬套国外MALL的选址理论和国外的消费习惯等都是造成其严重失误的原因。

  作为二线城市的杭州,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势头也是有目共睹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成为了杭州“从大城市向大都市”转变的催化剂,多城市中心取代了原来的单一格局,但也不是所有的建设都是有价值的。例如,杭州城郊商业建设中最典型的九堡商圈,目前已经建成为一个巨大的专业市场集群,包括有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红星美凯龙、恒大建材市场等20余个项目,大饼是越摊越大了,但空置率也很高。虽然一个新城区商业氛围的培育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但政府盲目的规划开发,开发商的过度乐观,最终还是导致了开业后人气不足,甚至有的商家了减少损失采取了搬离市场的对策。由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项目都是能够带动城市的发展的,有的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紊乱区域商业发展的规律。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46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