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城更名“大众书局”剖析民营书业

   2005-07-04 10440
——访鸿国文化老总缪炳文

  [新闻索引]今天起,鸿国文化旗下的南京书城和省内外其余8家书城及20余家独立门店统一更名为“大众书局”。各家店的门头色彩也由过去的鲜红改为亮橙。从此,一个带有怀旧色彩的新店招将代替原来的“书城”店招款款走进大江南北购书人的视野中。“书城”的品牌已广为人知。但几乎是一夜之间,鸿国文化全面换下了成熟店招启用了一个全新品牌。是什么原因促使鸿国文化做出这样的“逆市”举措?记者近日就此和鸿国文化产业(集团)的老总缪炳文进行了一番对话。

  “更名‘大众书局’,既为引入国际连锁书业,也为应对年底市场全面对外资放开。”——缪炳文

  背景回放 :根据入世条款,封闭40年的我国图书市场将分步对外资开放。时间表是:到2005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图书零售业全面放开;到2006年底,全面放开图书批发业。

  记:为什么在此时选择更名“大众书局”?原来的“南京书城”及省内其他8家书城的店招已经运作成熟,摒弃不用是否太可惜?

  缪:由于境外资本与国营书店合作会受到许多限制条件,比如在股权架构上,境外资本一般不能超过49%。而与民营书店合作,在股权架构上可以相对灵活。实际上,鸿国文化早在去年就一直与国际出版机构保持接触,希望引入国际化连锁书业的品牌经验,诸多国际出版机构也对鸿国文化集团表现出明显的关注。经过几番筛选,最终选定了香港一家国际专业书业机构,成立了江苏大众书局图书连锁有限公司,并在服务业和图书零售业两个领域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在大陆和香港两地注册这一商标以及域名。“大众书局”这一名号在民国时期曾是中华书业的老字号之一,但后来流失了。由于鸿国文化以前注重单店发展,没有采取连锁形式,每个店之间未形成品牌效应。更名“大众书局”后,这一店招将成为鸿国文化自有的强势品牌,从而作为鸿国进军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重要标志。而原来的商标和店招将作为企业的品牌资源继续保留。

  记:更名之后,鸿国文化还会有哪些“鸿篇巨制”?国家去年起要求各省逐步放开教材市场,广东、云南等省已相继放开。去年5月份,鸿国文化跻身全国第一批民营总发行权单位,也是省内惟一一家,这意味着什么?

  缪:更名为“大众书局”后,鸿国文化产业集团计划3年内在全国开100家连锁店,基本上是自营,也包括一些并购合作。像今年7月份,鸿国集团计划在上海成立图书零售机构。今明两年在上海准备开15家“大众书局”连锁店,省内这一数字将达到20家,包括在南京的河西、仙林、湖南路开设“大众书局”连锁店。

  跻身于总发行权单位之列,意味着拿到了教材书发行的资格。今年底图书零售市场全面放开后,借助民营书业在采购权上相对灵活的优势,鸿国文化还计划并购外地国有书店。鸿国文化未来的愿景是——成为中国专业领域内的集团民营图书业的翘楚,以及图书连锁的民族品牌。“航母式大企业是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形成的。”——缪炳文

  背景回放 :江苏图书零售的销售额、采购量和消费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至2004年底,我省图书销售网点达10830家,南京现有大大小小书店1300家,其中民营和个体网点占到90%以上。由于国有书店仍享有对教材的垄断经营权,在经营规模和销售总额上仍占主导地位。但不可否认,民企正以全新的姿态、超前的理念及雄厚的资本参与原国有书店专业领域的竞争。

  记:我国的图书零售市场可以说是各路资本竞逐的高地。除了境外资本的觊觎外,国内各地的民营书店在数量上现已超过国营书店,但大多数民营书店采取的是书报摊、折扣店的“小舢板”式零散经营模式。有些风格独特的民营书店虽然也在尝试连锁经营,但受资金、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直处于规模小、品种缺的尴尬境地。鸿国文化将如何摆脱这种尴尬?

  缪:这要从我国出版业的现状说起。国外的出版业开放较早,进而也推动了零售业和连锁业发展。中国的出版业和图书零售业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与国外最大的差别是书号管理。我国是把书号无偿计划拨给国营出版社,国外则实行书号登记制。我国还规定不得变相买卖书号。由于国有出版社这一主渠道的机制不够灵活又无偿占有书号资源,于是出现了民营出版策划公司(俗称“二渠道”)与国有出版社合作出书的局面。目前,国有出版社有500余家,民营出版策划机构全国有2000多家(台湾有7000多家),两者合作出版的图书已占国内图书市场总额的50%。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的图书零售总额是800亿—900亿人民币。但德国、美国这些出版业发达的国家,仅一个大型出版机构销售的图书总额就是中国全部市场的2-3倍。可见,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相当可观。

  当代商业的主要业态是连锁和精品店模式。图书零售市场和商品零售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苏宁、五星、苏果等省内知名零售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只有建起一个以市场为依托、品牌为导向的强大终端网络,才能避免民企在图书零售领域内的尴尬。“航母式的大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这也是鸿国文化奉行的宗旨。

  记:现在图书零售市场有个现象值得关注,即每年有成千上万种新书面世,真正畅销的却只有百来本。同时,每到开学,教辅书就会供不应求,甚至出现抢购潮。如何解决这一现象?

  缪:这还是计划经济的弊端造成的。所以,要真正解决“读书难”,只有大规模引入连锁品牌经营模式,进而打破垄断、激活市场。以鸿国文化为例,如果按照过去的操作模式,以城市作为店名,虽然在初期进入外地市场时比较容易取得人情分,但在连锁扩张中会带来很多问题而且无法争取更多的资源。此外,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还会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

  “以时尚百货手法做书店,让书店成为带有一定品位的商业机构。”———缪炳文

  背景回放 :2003年,成功打造“千百度”女鞋品牌的鸿国集团,成为省内首个在新加坡上市的民营企业后,又斥资数千万“涉水”图书零售业———建起国内最大的民营书城。随后,在全省各地相继开出了另外8家书城和20多家独立门店,总营业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鸿国文化去年仅南京书城的图书零售额就达1.2亿元。

  记:鸿国旗下的书店都是以卖场形式出现,同时还经常有许多活动———这些是否是鸿国的经营特色之一?

  缪:集团当初投千万巨资打造南京书城时就是以“文化百货”定位。因为图书是一个载体、一种精神消费品,读书人还有其他一些文化需求。所以,鸿国旗下各书店都统一采取“租店+卖场+文化百货”的销售形式,与战略伙伴合作。像原南京书城店内还有数码办公用品、音像、手机、饰品、游戏软件、眼镜等销售,同时,推出各类讲座和英语角、韩语角、旅游书店、攀岩、儿童游乐机构及儿童图书馆等配套服务。这个月,“大众书局”每家店都将增加“抄书台”、免费茶吧及经典电影回放,让读书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些文化产品的配套服务借鉴了国外书店的经营元素,跳出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

  记:图书对信息化处理的程度要求非常高。国外的图书信息化处理有绝对优势,我国到目前为止,图书处理的全国信息平台才刚刚起建。国内各地的书店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有些国营书店甚至还没有自己的信息化处理系统。鸿国图书信息化处理的现状如何?

  缪:像原南京书城店有18万种图书,每年要增加4-5万种新书,每进来新书都需要信息化处理。鉴于现在增加了部分进口图书,鸿国文化集团决定引进国外一条自动化图书物流流水线,这既是省内首次也是民营书店中首次引入这种流水线。原来100个人工一天只能分拆1000包书(相当于10万本书),起用这一流水线后,一天可以分拆80万本书,提高了图书分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也节省了人工。

  “鸿国文化2000页的管理范本已拥有知识产权。”———缪炳文

  记:如何概述鸿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缪:鸿国文化旗下的所有连锁机构都须通过ISO9000认证。鸿国文化有一套15本总计2000页的管理范本,这一范本已拥有知识产权,是其独特管理思想的产品。其中,对保安、收银接待的程序、卖场问答、店招、办公区管理、书架多高、陈列多少书、绿色植物有多少、休息处设几个等都有严格规定。企业文化是保证民营企业高速成长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竞争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品牌意识———企业所从事的是品牌经营。企业可以不为人知,企业所有者可以默默无闻,但企业的品牌必须人人皆知;用人意识———要想取得成功,企业在勤奋之余,还须靠他人的技术、关系提供帮助,所以需善于用人;“让步”意识———“让步”意识不是任何一个人单方面让步,“让步”意味着彼此都要“让步”,也意味着对团队合作的理解,而团队精神也成为鸿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道德意识———企业看重人的本质,所以,在面试新人时往往会将“父亲节或母亲节是哪一天?”或“你的父亲或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之类的问题作为面试必考题。企业认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恩人都可以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企业又如何相信其会对企业负责?陆野 沈春宁

  (扬子晚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04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